网上有关“航天科普手抄报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航天科普手抄报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电子设备的特点是:
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小;②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长寿命。在高性能飞机和航天器上,这些要求尤为严格。飞机和航天器的舱室容积、载重和电源受到严格限制。卫星上设备重量每增加1公斤,运载火箭的发射重量就要增加几百公斤或更多。导弹和航天器要承受严重的冲击过载、强振动和粒子辐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时间很长,如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长达7~10年,而深空探测器的工作时间更长。因此,航空航天用的电子元器件要经过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筛选,而电子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运用可靠性理论和冗余技术。
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的综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实时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数据传输的速率;③发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规模集成电路;④发展更高频率波段(毫米波、红外、光频)的电子技术;⑤发展可靠性更高和寿命更长的各种电子元器件。
1、事实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物体是V2导弹,第一个进入轨道的才是苏联卫星
2、你以为大气上届真的只有120km么?你错了,直到6000千米处都有氧原子,也就是说,现在的多数卫星在很多年以后会被大气阻力减速并且拖回地面
3、天体运行的轨道都是椭圆的,所以我们有两个名称近拱点 和远供点 顾名思义,近拱点就是里星球最近的点,远供点正好相反 还有奇特现象 这涉及到惯性,理论就不说了,运行到远供点时飞船的速度会增加,而转回近拱点是速度会变慢
4、航天器是怎么变轨的?它们进行变轨的方式是霍曼转移。
两个高度不同的轨道间转移经常用到的一种方式是霍曼转移,霍曼转移所用的轨道是一近地点在较低高度、远地点在较高高度的椭圆轨道。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科技手抄报内容
天宫课堂的手抄报内容如下:
同学们学习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物理知识,感受到了太空的魅力。航天员演示的奇妙的物理现象,也在同学们的心底播下了一颗有关“星辰大海”的种子,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到了宇宙的奥秘、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更感受到了中国的科技力量。
天宫课堂
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
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天宫课堂”逐渐成为中国太空科普的国家品牌。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独特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知识拓展: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并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天宫课堂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央视新闻联合中国科学技术馆、江苏、湖南、四川、新疆等多地科普大篷车进校园,香港、澳门等地“天宫课堂”分会场,举办特色航天主题活动。
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进行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共设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5个地面课堂。
3名航天员将在轨展示介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月球科普知识手抄报
导语:科技手抄报是以“科技与生活”为主题的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工具,不仅省力,还可以提高对科技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认识和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科技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参考!
航空航天手抄报资料:
航天飞机:是一种有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它既能像运载火箭那样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滑翔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
科技与生活手抄报资料:
走进科学,科学界中有许多妙不可言的事情,观察气象,收集标本,科学实验,科普活动,生活发现等都是探索科学的一种,人类因科学而进步,科学因人类而创新,人类离不开科学,科学也离不开人类。
人类科技手抄报资料: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的形势必然会呼唤新的思路与对策,必然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作为教育者应时时关注: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学生究竟能依靠什么素质应对未来?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教师应以素质教育为己任,努力培养兼有各种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未来科技手抄报资料:
进一步感受宇宙的奥秘。除了“宇宙之谜”外,在未来世界这个单元中,你还会看到有新颖的科技产品展示,其中有机器人还会邀请你参加他们在未来房屋中的Party,体验更多的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快捷。
海洋科技手抄报资料: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母亲。是她创造了生命,哺育了生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海洋、善待海洋、利用海洋、珍惜海洋,共同托起蓝色的希望!
手抄报内容: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969年的今天,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在月球留下人类足迹,从此7月20日被定为人类月球日。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可是,我们对月球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下面这些关于月球的知识,快带孩子一起看看吧~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
月球,俗称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它本身不发光,因为表面发射太阳光而发亮。
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对着我们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和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这意味着它始终以同一面向着地球。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始终是月亮的同一面,背对地球的那一面只能用航天器才能看到。
月球昼夜温差极大
由于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层,缺少了大气层对于温度的调节之后,月球会出现忽冷忽热的状况,昼夜温差可以达到300多度。
月球一天有708个小时
与地球相比,月亮是“慢节奏”的,它自转一周要708个小时。也就是说,月球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29.5天!
月球正在离我们远去
月球每年都在轨道上向外偏离3.8cm。据数据显示,月亮诞生之初,与地球的间距仅为2万公里,而现在两者的间距已经扩大到了38万公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月球上的脚印能保存几百年
月球表面的大气层十分稀薄,几乎没有空气对流,也没有风的侵蚀,所以如果在月球上留下一个脚印,可能几百年后依然清晰可见。
月球上也有“月震”
自1969年起,相继在月球着陆的几艘飞船先后在月球的不同位置设置了多台检测月震的仪器。据统计,1969至1977年间,这些月震仪在月球上每年可以捕捉到3000多起月震。
“超级月亮”真的超级亮
“超级月亮”有多“超级”?它其实是指出现在月球轨道近地点的满月。“超级月亮”出现时,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比一般满月面积大14%、亮度高30%的月亮!
月球的形状像柠檬
小时候我们常常说,圆圆的月亮像玉盘,如果你认为月球像足球一样圆,那你就大错特错啦!由于地球引力及月球自转的影响,月亮的形状已经更像柠檬啦!
关于“航天科普手抄报内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钭玉轩]投稿,不代表pico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nipico.cc/jyan/202504-181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pico号的签约作者“钭玉轩”!
希望本篇文章《航天科普手抄报内容_5》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pico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航天科普手抄报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航天科普手抄报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航空航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