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科普知识宣传的资料有哪些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知识宣传的资料有哪些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2.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
3.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
4.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和人、科学和社会的交叉点上。
5.也就是说,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和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
6.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
7.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科普知识手抄报资料
#亲子教育# 导语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下面 考 网为各位家长整理了儿童科普知识资料大全三篇,欢迎大家的关注。
篇一
如果地球上的冰全部溶化,海面会上升多少?
导读:根据记载,在距今5000年的绳文时代,只因年平均气温上升2℃,海水就进到了日本关东地区的中心地带,现在各地还有残留的贝冢。大概那时有的地方海平面就上升了近5米。
地球上的冰有88%以大陆冰河的形式被固定在南极大陆,11%被固定在格陵兰,其余的在北极海的岛屿及其周围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阿尔卑斯山、喜玛拉雅山山脉。
冰河的厚度在南极平均为1.9千米,格陵兰为1.5千米。
如果这些冰全部溶化,那么海平面就要上升66米左右。
根据记载,在距今5000年的绳文时代,只因年平均气温上升2℃,海水就进到了日本关东地区的中心地带,现在各地还有残留的贝冢。大概那时有的地方海平面就上升了近5米。
我们通过过去地质时代的调查情况来看,从2亿年前的中生代到6千万年前的新生代初,极地似乎没有冰。据说如果南极的平均气温上升10℃左右,就会变成类似那个时代的湿暖气候。
现在人们还搞不清楚气温变化的原因,因此,这也是需要你们探索的课题。
篇二
为什么手指能再造?
十指齐全的人恐怕不一定会体会到丧失手指的人生活上的不便。如今的医学水平已能使断臂、断指再植成功,那么可否给缺指者移植别人的手指呢?
手指再造是百余年来外科医生的奋斗目标,再造手指的方法亦不断地推陈出新。目前剥皮的同种异体手指已移植成功。
手指由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血管、骨与关节及肌腱构成。皮肤与神经血管由于抗原性强,异体移植后不能长久存活,短期内即会被受体排斥掉。因此异体手指必须剥除抗原性强的皮肤组织及神经血管后才能移植。但是,骨的抗原性亦与皮肤差不多,一只手指无骨骼就等于无支架,无法发挥作用。所以要使异体手指移植能长期存活,必须降低骨的抗原性。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把异体手指深低温冷藏一时期,或先行放射线照射,然后剥皮,仅仅把骨——关节——肌腱的手指综合组织进行移植。然后从缺指者的身上取皮管或皮瓣去包裹营养无皮的异体手指,使异体手指存活。
篇三
骨骼为什么非常坚硬?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所以它的组织特别坚硬。骨骼分为骨皮质与骨髓质两部分。真正坚硬无比的是骨皮质,而骨髓质半空心,宛如丝瓜筋络,是制造血液的“工厂”。
骨皮质如此坚硬,究竟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呢?下面有一张成分配方:水50%、脂肪15.75%、有机物(骨胶质等)12.4%、无机物(钙、镁、钠、磷等)21.85%。正是这些物质所构成的组织结构才保证了骨骼有一定的坚硬度。科学家发现,骨皮质里的组织结构特别精致,好像钢筋水泥一般。骨的有机物宛如钢筋一样,组成网状结构,有层次地紧密排列,使骨骼具有弹性与韧性。骨的无机物,特别是钙与磷结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会紧密地充填在有机物的网状结构中,像钢筋水泥中的水泥一样,使骨骼具有了相当的硬度与坚固性。
以人胫骨为例,纵向拉力强度,钢为4240千克/平方厘米:骨次之为930~1200千克/平方厘米;洋松为64.5千克/平方厘米;花岗石仅为50千克/平方厘米。纵向压力强度也是钢,骨次之,花岗石第三,洋松最差。骨还有优点,即密度较低,仅1.87~1.97克/立方厘米,比洋松略大,比钢与花岗石都低,虽然质量较轻,但却有远胜花岗石的承受拉力与压力的能耐。有人测定,新鲜股骨、胫骨和肱骨的抗压强度,分别达902千克、780千克和722千克。在对其进行弯曲试验时,可承受不断裂的负载,股骨为393千克,胫骨为237千克,肱骨为215千克。骨骼的坚硬与韧性真是让人惊叹!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三、历年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 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资源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环境污染概述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关于“科普知识宣传的资料有哪些呢”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灵蕾]投稿,不代表pico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nipico.cc/life/202504-144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pico号的签约作者“灵蕾”!
希望本篇文章《科普知识宣传的资料有哪些呢》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pico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科普知识宣传的资料有哪些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知识宣传的资料有哪些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