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观《微课程媒体策略与设计艺术》微纪——微课基础之PPT操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观《微课程媒体策略与设计艺术》微纪——微课基础之PPT操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8年3月20日,在cctalk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杜龙辉主任为我们讲授了一节时长110分钟,全程无尿点的实用的课程——《微课程媒体策略与设计艺术》。
我们处于一个微时代,微社区、微小说、微动力、微课程、微**、微信、微视频……我们如何最大化利用碎片化的信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掌握的能力。特将课堂所讲“微纪”如下:
现在,微课程应用于教学中,可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微课的作用
1、优化教学(内容、导入、讲授)
2、翻转课堂
3、进行差异化学习(分层教学)
4、转变学习方式
二、微课的应用视角
1、于教学是课堂技术的改变
2、于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MOOC)
3、于家长是促进家校沟通的桥梁
三、微课的特点
容量小、时间短6~9min(6分钟最佳)、自足性、基元化、易传播。
四、如何制作高大上的微课
(一)、设计有法
设计上可以分为五种画面
1、标题性画面
2、感悟性画面
3、过程性画面
3、叙事性画面
4、解释性画面
(二)、制作有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PPT2013或以上版本
十年生死两茫茫,PPT经过十年的心路历程,现在推荐我们用的是,PPT2013或以上版本,她能让我们要从PPT小白变身为PPT超神。再也不能弱弱的,只会复制粘贴、插入文本、播放幻灯片,我们要学会制作炫酷具有设计感的作品!
没有的请插入,要修改的请双击 这就是新版本的最大便捷之处。
杜老师为我们简单列举了几个例子。
扣图 ——双击需修改的—删除背景—选中去掉的部分—完美
看到老师简单的操作,完美的扣图效果,黑姐那两下子简直弱爆了。
动画刷 ——选中要copy的动画格式—动画刷刷一刷
演示者视图 ——背景—幻灯片放映—备注
(三)、排班有样
1、画面最佳尺寸为16:9
2、色彩搭配以简洁明快为主
比如,这种黑色可以给人时尚流行极具设计感的感觉。
3、设计风格——扁平化设计
“四去”:去高光、去阴影、去渐变、去透视
这种当下主流设计,能更好的让学生关注内容本身,注意力集中。
干货发放时间:
PPT美化大师: 各种模板、目录示意、幻灯片示例……懒人的福音
islide: 各种色彩搭配方案、智能图表(主题性)、插图库
好图哪里找?
百度 筛选—大尺寸(做背景)/特大尺寸2560×1440
全景网 ( 付费也不怕 ) 搜索—右键—复制粘贴(作配图)
铺满 大图全屏,大气
淡入淡出
色彩 以色彩表达感情,将表达做到极致
字体 黑白灰、对比鲜明、突出强调关键字词
(正方静蕾、正黑、粗雅宋)
(现在字体:汉仪综,柔美字体:人生、幸福、女性,严肃、可爱字体,国风字体:语文、国学:叶根友刀锋黑)
字号 “六步法”6步远能看到文字
“高桥法”,字好大——惋惜、情叹
添加色块 文字加衬底、背景留白
干货发放:
1、字体哪里找?
站长素材网「 按名字索字 」 ttf.ttc. .orf的字体文件复制到c:\windows\fonts\
求字体「 按图索字 」
2、字体如何不丢失?
方法一: 文件——选项——保存——将字体嵌入文件。
方法二: 不能嵌入就将文字另存为
繁:手绘板、录屏、录音笔
简: 手机、手机支架
录制+文字提示 多视角、回放、慢镜头
音乐+故事+文字—— 不用说话的微课,将文字可视化
干货发放:
动画APP 皮影客 三分钟学会做动画
图要达意 将大段文字改为图展示,比如时间轴
动画 纯手工打造,录影——加速软件加速——录音
干货发放:
Axeslide: 通过缩放和平移达到形成动画的效果软件。
VideoSCRIBE :简笔画风格的动画
CAMTASIA Studio 9.0 :录屏软件
人在江湖走,一定要有两把刷子!
黑姐听完杜主任的课,实在不敢再关公面前耍大刀,决定闭关修炼去了,得道成仙之日,再回来带给大家完整PPT教程!
什么样的微课标题才能吸引用户眼球
下载软CourseMaker 4.0?交互式微课制作系统软件
CourseMaker?交互式微课制作系统v4.9.0版本于2018年3月22日发布的,我们可以搜索“coursemaker"下载该软件。在CourseMaker官网或者其他下载站点上下载都可以,只要是4.0版本以上的,哪怕是较低的版本,在软件启动后,也会进行在线升级,升级到最新的版本。
注意:CourseMaker 4.0不再支持win xp,win 7也需要是sp1版本或者以上。对某些 win7 的操作系统,系统运行时会自动检测,如果检测到缺文件,会提示用户去下载补丁包。
补丁包也可以在CourseMaker官网上下载。某些电脑如果安装SP1升级程序或者补丁包失败,也可以在官网的教程栏目里找到解决办法。
并且安装,如图
第一步:点击“开始”——“录屏”(或者按键盘上的快捷键?CTRL+ALT+R),启动录屏功能。
第二步:用鼠标拖拽出录制区域,点击下方菜单的齿轮状图标,进入录屏设置
第三步:点击摄像机图标开始录屏,结束录屏时按快捷键?CTRL+ALT+R
第四步:录制好的内容自动置入黑板区域,在轨道上可见,可以选中该对象在时间轴上任意移动。对不需要的部分,我们可以拖动轨道上的灰色滑块选择区域,然后点击鼠标右键,“删除片段中的对象”(仅删除该选中的对象,“删除片段”是指删除这个片段区域的所有对象)
第五步:导出-视频,选择视频的文件格式、高度宽度(分辨率)、帧率码率都可以自定义。一般使用默认的设置就好。
资料拓展
coursemaker v1.0 软件是在2013年面市,以前产品的名称叫“微讲台微课程制作系统”,目前在互联网的各大软件站点、QQ群文件等处还可以下载到V2.2V3.1V3.2等不同版本的软件,软件的安装包名称都是叫coursemaker。
coursemaker V2.2V3.1V3.2等版本已停止注册新用户,点击coursemaker V2.2V3.1V3.2等版本里的“注册”按钮会跳转到最新的软件V4.8(2018年1月2日发布)下载页面,如果您在该页面上注册了账号,但是仍旧是在旧版本里登录的话,就会出现“该用户不存在”的提示。
所以,还请粉丝们要在官网上下载最新的4.8.2版本使用哦!如果您是从其他下载站点下载的其他的4.0版本,只要是4.0版本,登陆后都会有在线升级的提示,升级到最新的4.8.2版本
短于6分钟的最吸引人
记者:微课之微在于其短小精悍,那么多长时间的微课最能吸引人?
胡铁生:基于edX数据的统计,无论多长,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分钟。而且6-9分钟长的是个拐点,更长的实际观看的中位数反倒会下降。比如长度超过12分钟的,实际观看中位数只有3分钟。所以,“微到底多短最合适”这个问题有了标准答案——6分钟。这个数字挺难让人接受的,因为按多数老师的习惯,6分钟根本讲不了什么东西,15分钟都勉强。但和下一个结论联合分析,其实未必真做不到。
我们2013年6月进行了一项面向我国中小学首届微课大赛参赛微课时长的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7分钟为最佳时长,太长效果不好,太短则讲不清或编辑技术要求高。即87%以上的微课教学长度都小于10分钟。其中75%的时长在5-8分钟之间,小于3分钟的则不到6%,超过10分钟的不到13%。可以看出,中小学微课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最为适宜。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对象略有不同。
语速快很关键
记者:短小又要包容足够的知识点,对讲课教师的语速是否有要求?
胡铁生:虽然统计数字表明语速和吸引力并不完全成正比,但当语速达到每分钟185-254个单词,对应中文我估计少说得300个字时,无论多长,比较能获得更多注意力。原因很好理解,快语速常常伴随着激情,激情富有感染力,感染力更能打动学习者,让他更加专注。所以,教师越热情,甚至是激情,越能吸引学生。
语速加快,讲授同样内容所需时间就会缩短,这样产出的就可以接近甚至达到6分钟的建议长度了。只要录课前做好规划,让内容更紧凑,节奏更快,不说废话,不机械重复(学生可以自己重复看),剪掉“嗯”、“啊”等口头语,短小精悍的就有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同样内容的教学,越短,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这就是微课制作必须要求老师具备的“语言观”。微课大多数摆脱了在嘈杂的课堂教学情景中摄制的方式,而采用“可汗学院式”(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话筒、一个PPT课件的一对一辅导的录制方式),只录教师讲授的内容及操作(一般用鼠标或手写板代替),而教师讲课时的头像和肢体动作不录进微课中。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必须声音清晰、发音标准、语速适当(甚至可以偏快,因为学生看时对于偏快偏难的地方可以暂停或重复观看)、富有感染力,甚至可以适当幽默风趣一点,能把电脑面前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吸住。
教师头像绝非可有可无
记者:有人认为微课十分短小,要做得精致,讲课教师的头像可有可无。您是如何看这个问题的?
胡铁生:对大于6分钟的,有教师讲课头像的和纯PPT、操作等录屏式微课相比,前者收获的关注更多。我想,这是因为头像总在动,比一直处于静止画面的单调录屏更提神吧。我个人确实比较喜欢那种头像嵌入一角,即画中画的形式,但前提是PPT把那一角特意留出来,头像不会遮挡该看到的课件内容。
关于头像,我们中国的老师和学生不必完全照搬可汗学院式的方法,教师的头像在某种教学情景下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况且中国学生受传统的班级教学影响深刻,没有头像的课,教师自己看着不习惯不自然,学生更会觉得,没有老师的现场感和亲切感及监督,自主学习能力减弱,学习一段时间后估计也容易分神。因此,中国式微课可以走“折中”路线——教师头像可以在片头片尾出现,中间偶尔出现,重要内容时可以出现,小结时也可以出现,甚至教师头像的画面位置和大小都是可以设置的。而这种在CS录屏的后期编辑中是很容易实现的。
要善于制造一对一的感觉
记者:传统线下教育提示我们,面对面、一对一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录制微课的过程中要怎么做才能达到一对一的效果?
胡铁生:教师都习惯于教室的教学气氛——黑板/大屏幕、教鞭或PPT激光笔、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学生全部面向教师,甚至安排一些学生假装听众来提起讲课的兴致。但数据分析表明,这种在教室/演播室配置昂贵设备录制的,在吸引力上其实不如更低成本的私人录制方式。教师坐着,面对镜头,背景就是办公室,像在做单独辅导一样地讲课,效果是最好的。这样很容易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与坐在电脑前的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最契合。
这里的关键点就是让学生有一对一的感觉。坐下来直面镜头,就基本创造出了这种感觉。语言上再多用“你”而不是“你们”,用“咱们”而不是“大家”,气氛就有了。很多不谙此道的老师课程开头第一句话总是“同学们,大家好”,这通常在那一刻就“出戏”了。
这点很重要。微课就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对一高效学习而设计制作的,是给学生看的而不是给老师看的。一对一学习里蕴藏着最扁平化的学习理念——学生直接与学习内容或讲解操作过程交互,没有多余的、无关的甚至是无效的中间教学环节,如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与同学讨论、分享、交流、回答,即使有,也是学生在心里、一个人的思考与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风格按需学习——容易的内容可以跳着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暂停着去查相关资料弄明白相关基础知识后接着看,看的时候可以线上提问题、做练习、做笔记,100%掌握后再看下一个微课。这样的学习效率就特别高,且不会遗留下空白,差生就再也不会形成。
手写屏/笔是最值得购买的录课设备
记者:我们注意到,数理化课件中讲课教师都会使用手写笔,这是录制必须的装备吗?
胡铁生:可汗学院的是典型的手写笔(板)应用,所以有学者干脆将这种称为“可汗风格”。统计表明,与传统单纯的录屏式微课相比,学生更愿意在可汗风格的中投入1.5-2倍的时间。老师边讲边画,确实很像一对一讲题的感觉。或者在一片白板/黑板上用板书讲课,或者在ppt上勾画要强调的内容,手写笔的效果远胜过鼠标单一的指示与播放,它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该看哪里,并忠实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同步思考,从而实现学习
过程思维的可视化。
对于数理化偏理科或美术科的老师来说,一支几十元或者高档的几百元的手写笔实在是太值得投入了。
用鼠标是很难“写”出好板书的。手写电磁屏和手写笔是非常值得配备的微课录制工具。
学生越活跃,成绩越高
记者:我们知道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越强,成绩越好,开MOOC课程时如何才能吸引这样的学生?
胡铁生:研究表明:在新课程正式开始前半个月,到课程第一次作业截止这段时间里选课的学生,其中的活跃者比例远高于其它时间选课的。所以,MOOC课程宣传的最佳时机,就是开课前后。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自开课时间起,哪怕到了课程结束之后,加入到课程但只看的学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比例。他们虽然不交作业、不考试,但也能从中有所得,这也是课程价值的体现。所以有些MOOC课程结束后就彻底关闭、连都不给人看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另外,60%的学生是在课程开始前选课的,所以足够长的预告期还是有必要的。
记者:论坛在MOOC学习中占有什么地位?
胡铁生:基本上,学生的最终成绩和他在看、做测验、交作业和参与论坛互动的次数是成正比的。也应了那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老话。但“读论坛”这项活动有个独特现象,在80-100分这个区间会变成反比,也就是分数越高,论坛看得越少。这说明学霸对论坛的依赖不高。论坛主要服务于非学霸。
但不要以为学霸对论坛就没贡献,事实上他们很重要。统计数据表明,占据论坛沙发的学生其论坛活跃度都很高(侧面说明人数少),而且他们的平均成绩也在80分之上。
记者: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论坛活跃度?
胡铁生:ML的第三次在论坛里引入了游戏中常用的勋章系统,结果论坛活跃度提升了不少。而且,勋章的展现越显著(比如紧贴着用户姓名显示),越能刺激活跃度。当然,负面作用也有,那就是造成恶意投票的增加。
记者:根据统计数字,MOOC通过率不高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胡铁生:统计表明,并没有任何成为明显的学习终结者,但确实有些作业题目成为障碍,大量的学生被挂在上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说明学习中止的很大原因是遇到困难,而非单纯的懒惰。如果能在解题过程多提供一些帮助,如志愿者在线辅导答疑、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送、定期的学习诊断报告与建议、进阶式积分式的学习激励机制等,可以帮学生走得更远。
教师先洗脑,才能做好在线课程
记者:教师在线下教得好,不一定在线上也教得好,这导致一些参与MOOC的教师积极性受创,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胡铁生:这两篇论文的分析虽然还谈不上全面、严密,他们自己也坦诚有漏洞。但瑕不掩瑜,这些结论还是很有指导性,并引人思考的。它们坚定了一个观点——一定不要把课堂讲课的习惯与模式照搬到在线课程中。是一项以对象和目标为导向的活动,在线课程的对象构成更复杂,包括年龄、基础、地域、作息习惯、文化背景等,学习目的也多样,如拿证、深入学习、大体了解、解决手头问题等,再加上学习工具与环境的剧烈变化,可想而知照搬课堂的效果会多差。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涉足在线教育,并放下自己赖以成名的传统教学习惯与观念,用“小白”的心态重新学习如何在线,是扎实的第一步。
关于“观《微课程媒体策略与设计艺术》微纪——微课基础之PPT操作”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凝珍]投稿,不代表pico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nipico.cc/zlan/202504-97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pico号的签约作者“凝珍”!
希望本篇文章《观《微课程媒体策略与设计艺术》微纪——微课基础之PPT操作》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pico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观《微课程媒体策略与设计艺术》微纪——微课基础之PPT操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观《微课程媒体策略与设计艺术》微纪——微课基础之PPT操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